騰沖,是祖國邊關重鎮,是一座承載了厚重歷史文化的城。2019年3月,深圳永達信黨支部在黨支部書記書記潘玲曼同志的帶領下,赴云南騰沖,開展了一次意義深刻的黨建活動。
春去秋來,曾作為滇西主戰場的騰沖土地上,已經建設起了一座美麗的城市,時間似乎已撫平了戰爭的創痛,生活也早就恢復了她的秩序,人們的日子過得寧靜祥和。
但當我們一行人走進滇西抗戰紀念館,國殤墓園的時候,抗日軍民勇赴國難,視死如歸的悲壯便歷歷在目……
1942年春夏之交,日本侵略軍攻陷緬甸后,立刻把戰爭魔爪伸進滇西,妄圖沿滇緬路長驅直入,進而陷我全滇。自此,"黑云壓城城欲摧",地處西南極邊的保山轉眼之間由抗戰后方變為最前沿。
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,緬北滇西戰役發起,中國駐印軍和中國遠征軍在美、英軍的協同下,在緬甸北部和云南省西部對日軍緬甸方面軍展開進攻抵抗。戰役歷時一年半,中國軍隊以陣亡31443人、負傷35948人的代價,斃傷日軍25000余人,打通了中國西南國際交通線——滇緬公路,極大的配合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場大反攻。
一整天的參觀令大家感觸良多,晚上吃飯的時候,大家均難掩內心感懷,各抒己見。令人鼓舞的是,永達信黨支部現場吸納一名入黨積極分子——曹新宇,該同志表達了自己希望早日入黨的意愿,使我們此次黨建活動更添意義。
次日,一行人來到騰沖和順古鎮,和順人杰地靈,孕育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家艾思奇、緬甸國師尹蓉和飲譽中外的“翡翠大王”寸尊福、張寶廷等一大批英才人杰。歷代秀才、進士和舉人403人,民國時期赴日留學12人。當天下午,我們參觀了艾思奇故居。艾思奇,原名李生萱,他是毛澤東的哲學顧問,他是騰沖和順李氏家族的驕傲,是中國著名的理性主義哲學家、教育家和革命家。他的哲學學術生涯和革命生涯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。他一生刻苦學習,勤奮寫作,立場堅定,忠于祖國和人民,為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而奮勇戰斗,為在中國傳播和發展理性主義哲學理論,作出了重大的貢獻。先賢事跡永遠可以教育啟迪感染后人。
古鎮村落和順鄉,民風淳樸百事昌。
感恩先輩功德廣,八大宗祠筑輝煌。
獨秀書館添豐彩,古典翰墨潤全鄉。
美好家園當愛護,繼往開來征途長。
飛龍醒獅齊現瑞,十九大來更輝煌!
緬懷革命先烈,汲取奮斗向上,積極進取,堅強不屈的養分,心懷感恩,重投工作和學習,永達信人內心更加充盈,步伐更加穩健向前。